1)第86章 兵临杭州城(求订阅支持)_南明亦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兵临杭州城(求订阅支持)

  杭州府下辖钱塘县、仁和县、海宁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昌化县九县。

  其中钱塘县以及仁和县为杭州府直辖,海宁县驻扎有清军的杭州水师,钱默暂时没有夺取,其余6县既然萧起远已经放弃了防守,那么钱默自然是迅速将其收入囊中。

  不过此时钱默的兵力有限,本次南下杭州的是境南营的1500人外加崇明营和神机营的6000人,一共7500人。

  这些地盘自然不可能全部驻扎,其中境南营分别驻扎在昌化,临安,余杭三县,保障侧翼的安全。

  其他的於潜县、新城县明军在搬运了一下府库之后就交由宣布反正的县令自行管理了。

  神机营则时不时的在杭州城外出没,刷一下存在感,迫使杭州的萧起远不断向外救援。

  钱默此时已经和一众将领一起登上城外的雷锋山,俯瞰远处的杭州城了。

  雷锋山最出名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雷锋塔了。

  原本钱默还想登上塔顶一览杭州城的景象,只可惜此时的雷锋塔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了。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烧雷峰塔。

  被焚烧后的雷峰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依然屹立,一派苍凉。

  雷峰塔因此也被称为西关砖塔。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钱默可是亲眼见到过雷锋塔的精美秀丽,“雷锋夕照”更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钱默还记得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在重修雷锋塔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雷峰塔的地宫,在里面出土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一座镶满宝石的鎏金阿育王塔,据说这座阿育王塔里供奉着当年吴越国的镇国之宝,佛祖释迦牟尼的“佛螺髻发舍利”。

  怎么说钱默也是吴越钱氏之后,以后真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还可以打开雷锋塔地宫取出这笔宝藏来用作“反清复明”,相信历代吴越王也不会怪罪自己。

  毕竟吴越国的富裕程度,就连大宋王朝也难以望其项背。

  五代时期中原朝代更迭频繁,民不聊生,北方人口锐减。后周作为中原的主体王朝也仅仅只有200万户,大约1200万人口。

  唯有两浙的吴越国,人口激增到了55万户,国内安稳,甚至从未爆发过一次农民起义。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评说:“其民(指吴越百姓)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历代吴越王秉承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使得吴越国在五代这个乱世之中成为了一片难得的人间乐土。

  吴越国统治期间兴修钱塘江堤,疏浚太湖流域,开垦了大批良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便是始于吴越时

  请收藏:https://m.cb52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